「案件和事件的区别」案件和案件风险事件的区别
案件和事件的区别
案件和案件风险事件的区别
案件是什么意思治安案件是指违反治安管理条例构成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必须是:(1)情节轻微,尚不构成刑事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已经触犯了刑事法律并够刑事处罚的,则按刑法处理;(2)依照条例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
自诉案件是指由当事人自己起诉的案件 ; 而公安立案之后,一般由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人民法院直接受理。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1)侮辱、诽谤案(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3)虐待案 (4)侵占案2、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1)故意伤害案(2)非法侵入住宅案(3)侵犯通信自由案(4)重婚案(5)遗弃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定的,(7)侵犯知识产权案(8)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对上列八项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3、被害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1、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本规范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案件;2、属于本院管辖的;3、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自诉案件,还应当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七)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告诉,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由于年老、患病、盲、聋、哑等原因不能亲自告诉,他的近亲属作为代理人代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近亲属代为告诉的,应当提供与被害人关系的证明和被害人不能亲自告诉原因的证明。(八)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1、不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2、证据不充分的;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4、被告人死亡的;5、被告人下落不明的;6、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7、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九)自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自诉人书写自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作出告诉笔录,向自诉人宣读,自诉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十)自诉状或者告诉笔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自诉人、被告人、代为告诉的近亲属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2、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3、具体的诉讼请求;4、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及具状时间;5、证人的姓名、住址及其他证据的名称、件数、来源等。如果被告人是二人以上的,自诉人在告诉时需按被告人的人数提供自诉状副本。(十一)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次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通知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十二)对于已经立案,经审查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自诉人经说服撤回自诉或者被驳回起诉后又提出了新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十三)自诉人明知有其他共同侵害人,但只对部分侵害人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视为自诉人对其他侵害人放弃告诉权利。判决宣告后自诉人又对其他共同侵害人就同一事实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被通知人接到通知后表示不参加诉讼或者不出庭的,即视为放弃告诉权利。第一审宣判后,被通知人就同一事实又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不受本规范限制。(十四)被告人实施的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分别属于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审理公诉案件时,对自诉案件一并审理。(十五)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后,对于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取得并提供有关证据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人民法院认呜要的,可以依法调取。(十六)人民法院对于决定受理的自诉案件,应当开庭审判。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审判程序参照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十七)人民法院对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起诉。(十八)对于自诉人的撤诉要求,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确属自愿的,应当准许;经审查认为自诉人系被强迫、威吓等,不是出于自愿的,应当不予准许。(十九)对于已经审理的自诉案件,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应当记录在案。(二十)调解应当在自愿、合法,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刑事自诉案件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判决。(二十一)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或者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予以解除。(二十二)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自诉人撤诉处理。(二十三)对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二十四)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中止审理。被告人归案后,应当恢复审理,必要时,应当对被告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二十五)审理自诉案件,应当参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作出判决。对于依法宣判无罪的案件,其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应当依法进行调解或者一并作出判决。(二十六)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自诉人;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行为;3、反诉的案件必须符合本节第(一)条和第1、2项的规定。 反诉案件适用自诉案件的规定,并应当与自诉案件一并审理。原自诉人撤诉的,不影响反诉案件的继续审理
案件 [编辑本段]案件ànjiàn1.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2.泛指事件。刑事案件xínɡshìànjiàn[1]1.为追究刑事责任而由司法机关立案处理的案件。在我国,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批准逮捕和检察、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构成要素(一)作案时间要素(二)作案空间要素(三)案件相关人要素(四)案件相关行为要素(五)案件相关物要素基本特点(一)外在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二)多数案件存在明显的犯罪现场(三)案件因果联系复杂多样(四)案件形成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民事案件民事案件指发生在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争议,当事人无法协商解决,而诉诸司法机关,请求由司法机关受理并就有关民事权利和义务进行廓清和界定的案件,主要指有关财产权益方面的案件如合同纠纷,物权纠纷等以及侵权行为而发生的纠纷,比如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害(如果伤害严重,则变成刑事案件了),也包括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案件。民事案件依法由各级人民法院(主要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和经济庭受理,并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对民事案件,法院可根据需要和可能,派出法庭巡回就地审判。对简单的(即事实清楚、情节简单、争议不大)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原告可以口头起诉,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法院或其派出法庭请求解决争议;可以用简便的方式传唤当事人、证人;可以由一个审判员独自审判。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相比有本质的不同:(1)性质不同。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而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适用刑事诉讼法程序。(2)适用的实体法不同。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实体法是民法、婚姻法、经济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是刑法。行政案件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提出起诉,由人民法院立案处理的行政争议案件。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案件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案件就是发生在当事人之间的事实经过

治安案件是指违反治安管理条例构成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必须是:(1)情节轻微,尚不构成刑事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已经触犯了刑事法律并够刑事处罚的,则按刑法处理;(2)依照条例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
自诉案件是指由当事人自己起诉的案件 ; 而公安立案之后,一般由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人民法院直接受理。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1)侮辱、诽谤案(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3)虐待案 (4)侵占案2、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1)故意伤害案(2)非法侵入住宅案(3)侵犯通信自由案(4)重婚案(5)遗弃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定的,(7)侵犯知识产权案(8)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对上列八项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3、被害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1、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本规范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案件;2、属于本院管辖的;3、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自诉案件,还应当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七)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告诉,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由于年老、患病、盲、聋、哑等原因不能亲自告诉,他的近亲属作为代理人代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近亲属代为告诉的,应当提供与被害人关系的证明和被害人不能亲自告诉原因的证明。(八)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1、不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2、证据不充分的;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4、被告人死亡的;5、被告人下落不明的;6、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7、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九)自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自诉人书写自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作出告诉笔录,向自诉人宣读,自诉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十)自诉状或者告诉笔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自诉人、被告人、代为告诉的近亲属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2、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3、具体的诉讼请求;4、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及具状时间;5、证人的姓名、住址及其他证据的名称、件数、来源等。如果被告人是二人以上的,自诉人在告诉时需按被告人的人数提供自诉状副本。(十一)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次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通知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十二)对于已经立案,经审查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自诉人经说服撤回自诉或者被驳回起诉后又提出了新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十三)自诉人明知有其他共同侵害人,但只对部分侵害人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视为自诉人对其他侵害人放弃告诉权利。判决宣告后自诉人又对其他共同侵害人就同一事实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被通知人接到通知后表示不参加诉讼或者不出庭的,即视为放弃告诉权利。第一审宣判后,被通知人就同一事实又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不受本规范限制。(十四)被告人实施的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分别属于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审理公诉案件时,对自诉案件一并审理。(十五)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后,对于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取得并提供有关证据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人民法院认呜要的,可以依法调取。(十六)人民法院对于决定受理的自诉案件,应当开庭审判。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审判程序参照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十七)人民法院对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起诉。(十八)对于自诉人的撤诉要求,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确属自愿的,应当准许;经审查认为自诉人系被强迫、威吓等,不是出于自愿的,应当不予准许。(十九)对于已经审理的自诉案件,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应当记录在案。(二十)调解应当在自愿、合法,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刑事自诉案件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判决。(二十一)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或者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予以解除。(二十二)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自诉人撤诉处理。(二十三)对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二十四)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中止审理。被告人归案后,应当恢复审理,必要时,应当对被告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二十五)审理自诉案件,应当参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作出判决。对于依法宣判无罪的案件,其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应当依法进行调解或者一并作出判决。(二十六)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自诉人;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行为;3、反诉的案件必须符合本节第(一)条和第1、2项的规定。 反诉案件适用自诉案件的规定,并应当与自诉案件一并审理。原自诉人撤诉的,不影响反诉案件的继续审理
案件 [编辑本段]案件ànjiàn1.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2.泛指事件。刑事案件xínɡshìànjiàn[1]1.为追究刑事责任而由司法机关立案处理的案件。在我国,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批准逮捕和检察、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构成要素(一)作案时间要素(二)作案空间要素(三)案件相关人要素(四)案件相关行为要素(五)案件相关物要素基本特点(一)外在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二)多数案件存在明显的犯罪现场(三)案件因果联系复杂多样(四)案件形成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民事案件民事案件指发生在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争议,当事人无法协商解决,而诉诸司法机关,请求由司法机关受理并就有关民事权利和义务进行廓清和界定的案件,主要指有关财产权益方面的案件如合同纠纷,物权纠纷等以及侵权行为而发生的纠纷,比如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害(如果伤害严重,则变成刑事案件了),也包括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案件。民事案件依法由各级人民法院(主要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和经济庭受理,并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对民事案件,法院可根据需要和可能,派出法庭巡回就地审判。对简单的(即事实清楚、情节简单、争议不大)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原告可以口头起诉,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法院或其派出法庭请求解决争议;可以用简便的方式传唤当事人、证人;可以由一个审判员独自审判。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相比有本质的不同:(1)性质不同。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而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适用刑事诉讼法程序。(2)适用的实体法不同。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实体法是民法、婚姻法、经济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是刑法。行政案件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提出起诉,由人民法院立案处理的行政争议案件。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案件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案件就是发生在当事人之间的事实经过
自诉案件是指由当事人自己起诉的案件 ; 而公安立案之后,一般由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人民法院直接受理。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1)侮辱、诽谤案(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3)虐待案 (4)侵占案2、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1)故意伤害案(2)非法侵入住宅案(3)侵犯通信自由案(4)重婚案(5)遗弃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定的,(7)侵犯知识产权案(8)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对上列八项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3、被害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1、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本规范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案件;2、属于本院管辖的;3、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自诉案件,还应当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七)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告诉,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由于年老、患病、盲、聋、哑等原因不能亲自告诉,他的近亲属作为代理人代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近亲属代为告诉的,应当提供与被害人关系的证明和被害人不能亲自告诉原因的证明。(八)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1、不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2、证据不充分的;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4、被告人死亡的;5、被告人下落不明的;6、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7、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九)自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自诉人书写自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作出告诉笔录,向自诉人宣读,自诉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十)自诉状或者告诉笔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自诉人、被告人、代为告诉的近亲属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2、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3、具体的诉讼请求;4、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及具状时间;5、证人的姓名、住址及其他证据的名称、件数、来源等。如果被告人是二人以上的,自诉人在告诉时需按被告人的人数提供自诉状副本。(十一)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次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通知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十二)对于已经立案,经审查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自诉人经说服撤回自诉或者被驳回起诉后又提出了新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十三)自诉人明知有其他共同侵害人,但只对部分侵害人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视为自诉人对其他侵害人放弃告诉权利。判决宣告后自诉人又对其他共同侵害人就同一事实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被通知人接到通知后表示不参加诉讼或者不出庭的,即视为放弃告诉权利。第一审宣判后,被通知人就同一事实又提出告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不受本规范限制。(十四)被告人实施的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分别属于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审理公诉案件时,对自诉案件一并审理。(十五)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后,对于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取得并提供有关证据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人民法院认呜要的,可以依法调取。(十六)人民法院对于决定受理的自诉案件,应当开庭审判。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审判程序参照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十七)人民法院对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起诉。(十八)对于自诉人的撤诉要求,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确属自愿的,应当准许;经审查认为自诉人系被强迫、威吓等,不是出于自愿的,应当不予准许。(十九)对于已经审理的自诉案件,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应当记录在案。(二十)调解应当在自愿、合法,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刑事自诉案件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判决。(二十一)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或者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予以解除。(二十二)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自诉人撤诉处理。(二十三)对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二十四)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中止审理。被告人归案后,应当恢复审理,必要时,应当对被告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二十五)审理自诉案件,应当参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作出判决。对于依法宣判无罪的案件,其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应当依法进行调解或者一并作出判决。(二十六)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自诉人;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行为;3、反诉的案件必须符合本节第(一)条和第1、2项的规定。 反诉案件适用自诉案件的规定,并应当与自诉案件一并审理。原自诉人撤诉的,不影响反诉案件的继续审理
案件 [编辑本段]案件ànjiàn1.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2.泛指事件。刑事案件xínɡshìànjiàn[1]1.为追究刑事责任而由司法机关立案处理的案件。在我国,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批准逮捕和检察、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构成要素(一)作案时间要素(二)作案空间要素(三)案件相关人要素(四)案件相关行为要素(五)案件相关物要素基本特点(一)外在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二)多数案件存在明显的犯罪现场(三)案件因果联系复杂多样(四)案件形成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民事案件民事案件指发生在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争议,当事人无法协商解决,而诉诸司法机关,请求由司法机关受理并就有关民事权利和义务进行廓清和界定的案件,主要指有关财产权益方面的案件如合同纠纷,物权纠纷等以及侵权行为而发生的纠纷,比如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害(如果伤害严重,则变成刑事案件了),也包括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案件。民事案件依法由各级人民法院(主要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和经济庭受理,并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对民事案件,法院可根据需要和可能,派出法庭巡回就地审判。对简单的(即事实清楚、情节简单、争议不大)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原告可以口头起诉,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法院或其派出法庭请求解决争议;可以用简便的方式传唤当事人、证人;可以由一个审判员独自审判。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相比有本质的不同:(1)性质不同。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而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适用刑事诉讼法程序。(2)适用的实体法不同。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实体法是民法、婚姻法、经济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是刑法。行政案件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提出起诉,由人民法院立案处理的行政争议案件。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案件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案件就是发生在当事人之间的事实经过

"事件"和"事故"的意思有什么区别?1、事件是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因此事件包括事故和未遂事件。事件是不受人的意识所左右,按照自然规律发生的。例句:在这一时期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他设法恢复了这两个站点的内容,但是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教训呢?2、事故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事故这种意外事件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顺利进行之外,往往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等其他形式的严重后果。事故是人的意识所参与,但却不是人的意识所追求的结果。例句:那场事故夺去了她的生命;如果我们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更多的人遵守交通规则,我相信总有一天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扩展资料: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对一定的人群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event)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的。扩展资料:事故是发生于预期之外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或经济损失的事件。事故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在事故的种种定义中,伯克霍夫(Berckhoff)的定义较著名。事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ì jiàn,意思是比较重大、对一定的人群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event)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事故
"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1、定义不同: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的、会对一定人群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2、延伸意义不同:事件: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3、可控性和不可控性:事件:是可以被控件识别的操作,如按下确定按钮,选择某个单选按钮或者复选框。每一种控件有自己可以识别的事件。事故:是不可控的,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扩展资料:安全事故: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等。(一)轻伤:指损失1个工作日至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二)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工作日;(三)死亡:指损失工作日超过6000工作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寿命计算出来的。受伤性质分类受伤性质是指人体受伤的类型,实质上从医学角度给予创伤的具体名称,常见的有:电伤,挫伤,割伤,擦伤,刺伤,撕脱伤、扭伤、倒塌压埋伤、冲击伤等。
事件是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因此事件包括事故和未遂事件。事故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事故这种意外事件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顺利进行之外,往往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等其他形式的严重后果。"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1、定义不同: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的、会对一定人群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2、延伸意义不同:事件: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3、可控性不同:事件:是可以被控件识别的操作,如按下确定按钮,选择某个单选按钮或者复选框。每一种控件有自己可以识别的事件。事故:是不可控的,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扩展资料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事故百度百科---事件
"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1、定义不同: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的、会对一定人群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2、延伸意义不同:事件: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3、可控性不同:事件:是可以被控件识别的操作,如按下确定按钮,选择某个单选按钮或者复选框。每一种控件有自己可以识别的事件。事故:是不可控的,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扩展资料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件

1、事件是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因此事件包括事故和未遂事件。事件是不受人的意识所左右,按照自然规律发生的。例句:在这一时期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他设法恢复了这两个站点的内容,但是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教训呢?2、事故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事故这种意外事件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顺利进行之外,往往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等其他形式的严重后果。事故是人的意识所参与,但却不是人的意识所追求的结果。例句:那场事故夺去了她的生命;如果我们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更多的人遵守交通规则,我相信总有一天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扩展资料: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对一定的人群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event)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的。扩展资料:事故是发生于预期之外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或经济损失的事件。事故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在事故的种种定义中,伯克霍夫(Berckhoff)的定义较著名。事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ì jiàn,意思是比较重大、对一定的人群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event)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事故
"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1、定义不同: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的、会对一定人群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2、延伸意义不同:事件: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3、可控性和不可控性:事件:是可以被控件识别的操作,如按下确定按钮,选择某个单选按钮或者复选框。每一种控件有自己可以识别的事件。事故:是不可控的,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扩展资料:安全事故: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等。(一)轻伤:指损失1个工作日至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二)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工作日;(三)死亡:指损失工作日超过6000工作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寿命计算出来的。受伤性质分类受伤性质是指人体受伤的类型,实质上从医学角度给予创伤的具体名称,常见的有:电伤,挫伤,割伤,擦伤,刺伤,撕脱伤、扭伤、倒塌压埋伤、冲击伤等。
事件是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因此事件包括事故和未遂事件。事故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事故这种意外事件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顺利进行之外,往往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等其他形式的严重后果。"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1、定义不同: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的、会对一定人群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2、延伸意义不同:事件: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3、可控性不同:事件:是可以被控件识别的操作,如按下确定按钮,选择某个单选按钮或者复选框。每一种控件有自己可以识别的事件。事故:是不可控的,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扩展资料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事故百度百科---事件
"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1、定义不同: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的、会对一定人群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2、延伸意义不同:事件: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3、可控性不同:事件:是可以被控件识别的操作,如按下确定按钮,选择某个单选按钮或者复选框。每一种控件有自己可以识别的事件。事故:是不可控的,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扩展资料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件
"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对一定的人群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event)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的。扩展资料:事故是发生于预期之外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或经济损失的事件。事故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在事故的种种定义中,伯克霍夫(Berckhoff)的定义较著名。事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ì jiàn,意思是比较重大、对一定的人群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event)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事故
"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1、定义不同: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的、会对一定人群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2、延伸意义不同:事件: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3、可控性和不可控性:事件:是可以被控件识别的操作,如按下确定按钮,选择某个单选按钮或者复选框。每一种控件有自己可以识别的事件。事故:是不可控的,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扩展资料:安全事故: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等。(一)轻伤:指损失1个工作日至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二)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工作日;(三)死亡:指损失工作日超过6000工作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寿命计算出来的。受伤性质分类受伤性质是指人体受伤的类型,实质上从医学角度给予创伤的具体名称,常见的有:电伤,挫伤,割伤,擦伤,刺伤,撕脱伤、扭伤、倒塌压埋伤、冲击伤等。
事件是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因此事件包括事故和未遂事件。事故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事故这种意外事件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顺利进行之外,往往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等其他形式的严重后果。"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1、定义不同: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的、会对一定人群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2、延伸意义不同:事件: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3、可控性不同:事件:是可以被控件识别的操作,如按下确定按钮,选择某个单选按钮或者复选框。每一种控件有自己可以识别的事件。事故:是不可控的,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扩展资料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事故百度百科---事件
"事件"和"事故"的意思区别:1、定义不同: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的、会对一定人群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事故(Accident),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2、延伸意义不同:事件: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3、可控性不同:事件:是可以被控件识别的操作,如按下确定按钮,选择某个单选按钮或者复选框。每一种控件有自己可以识别的事件。事故:是不可控的,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扩展资料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件

群体事件与案件的区别是指聚众共同实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损害公私财产安全的社会事件。

是指聚众共同实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损害公私财产安全的社会事件。

消防案件与消防事件二者有本质区别吗?一、什么是消防责任事故罪 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负有防火安全职责的单位负责人员,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的行为。根据《消防法》的规定,对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消防监督机构有权责令限期改正,如果有关单位或者人员,经消防监督机构提出的改正通知后,仍拒不执行,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消防责任事故罪如何认定(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消防监督制度和公共安全。(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且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的行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而造成严重后果,是这种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1、所谓违反消防管理法规,是指违反了我国《消防条例》、《消防条例实施细则》、《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2、经消防监督管理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如行为人只是违反了消防管理法规,但没有接到过消防监督机构采取改正措施的通知,则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也不构成本罪。消防监督机构,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专门负责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机构。3、违反消防管理法规与严重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严重后果是由于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的行为引起的。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的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没有因果联系,则不构成本罪。严重后果,通常是指造成了人身伤亡、死亡或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后果特别严重,一般是指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的巨大损失。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和有关规定,所谓重大伤亡事故,一般是指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所谓严重后果,既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也包括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一般掌握在五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虽不足上述规定的数额,但情节严重,使生产、工作受到重大损失的,也应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行为人既包括自然人,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也包括单位。(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这里所说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而言。

一、什么是消防责任事故罪 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负有防火安全职责的单位负责人员,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的行为。根据《消防法》的规定,对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消防监督机构有权责令限期改正,如果有关单位或者人员,经消防监督机构提出的改正通知后,仍拒不执行,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消防责任事故罪如何认定(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消防监督制度和公共安全。(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且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的行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而造成严重后果,是这种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1、所谓违反消防管理法规,是指违反了我国《消防条例》、《消防条例实施细则》、《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2、经消防监督管理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如行为人只是违反了消防管理法规,但没有接到过消防监督机构采取改正措施的通知,则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也不构成本罪。消防监督机构,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专门负责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机构。3、违反消防管理法规与严重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严重后果是由于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的行为引起的。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的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没有因果联系,则不构成本罪。严重后果,通常是指造成了人身伤亡、死亡或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后果特别严重,一般是指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的巨大损失。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和有关规定,所谓重大伤亡事故,一般是指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所谓严重后果,既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也包括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一般掌握在五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虽不足上述规定的数额,但情节严重,使生产、工作受到重大损失的,也应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行为人既包括自然人,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也包括单位。(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这里所说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而言。

案件与事件有什么区别案件是法律用语,事件是生活用语,案件是关于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争议事件,案件一般都是一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引起的

案件是法律用语,事件是生活用语,案件是关于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争议事件,案件一般都是一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引起的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